个人简介
杨光祖,1969年生,男,汉族,甘肃通渭人。文艺评论家,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指委委员,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,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,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,甘肃省戏剧影视学教指委委员,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,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,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,甘肃省领军人才,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“四个一批”人才,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,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,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级研讨班(全国中青年文学理论评论家班)学员,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研究班学员。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当代文艺评论中心主任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校学术委员会委员,院学术委员会主任。 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,已发表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百余篇,有多篇散文多次收入年度散文选等各种选本。2003年起主要从事文艺理论、影视批评、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,已在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当代电影》《艺术百家》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《当代作家评论》《文艺争鸣》《南方文坛》《小说评论》《当代文坛》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、文艺评论200多篇,有多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及各种选本转载、收入。有学术专著《现代性的颤栗——在文学与电影之间》《世界电影导演十六家》《电影内外》《批评:真理的呈现》《作为审美判断的批评》《批评的思想之光》《西部文学论稿》《守候文学之门——当代文学批判》《杨光祖集》《回到文学现场》《文学世界的探险》等10多部,散文集《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》《梦里与黑暗同在》等2部,著作《清风家训》《家训今绎》等。主持国家重大课题《百年中国影视文学改编及文献整理》子课题研究,主持《现代性语境下的甘肃省藏族题材汉语写作研究》《西部文学研究》《世界电影导演研究》《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研究》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西北当代长篇小说的乡村叙事研究》等多个省级科研项目。曾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,中国文联、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“啄木鸟杯”优秀论文奖,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、二等奖,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 |
教育经历
入学时间 |
毕业时间 |
专业 |
学位 |
毕业院校 |
1989-09 |
1993-06 |
汉语言文学 |
大学本科毕业 |
西北师范大学 |
工作经历
起始年月 |
截止年月 |
任职部门 |
岗位 |
附件 |
1993.06 |
1998.06 |
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 |
助教 |
|
1998.06 |
2004.06 |
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 |
讲师 |
|
2000.9 |
2001.6 |
北京大学 |
访学 |
|
2004.06 |
|
甘肃省委党校 |
破格晋升副教授 |
|
2008.08 |
2015 |
甘肃省委党校 |
破格晋升教授 |
|
2012.9 |
2013.6 |
中央党校 |
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|
|
2015.6 |
至今 |
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|
教授、当代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|
|
社会职务
职务 |
任职单位 |
起始年月 |
截止年月 |
委员 |
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|
2018 |
|
委员 |
甘肃戏剧影视学教指委 |
2020 |
|
理事 |
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|
2016 |
|
会员 |
中国作家协会 |
2005 |
|
会员 |
中国戏剧家协会 |
2015 |
|
会员 |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|
2013 |
|
副主席 |
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|
2020年换届,连任 |
|
副会长 |
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 |
2021年换届,连任 |
|
委员 |
西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 |
2016 |
|
研究员 |
甘肃省政府文史馆 |
2020 |
|
会员 |
甘肃省作家协会 |
2014 |
|
理事 |
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 |
2021 |
|
理事 |
甘肃省文化建设发展学会 |
2022年换届,连任 |
|
委员 |
甘肃省影视审查委员 |
2015 |
|
开授课程
学生类型 |
课程名称 |
课程荣誉 |
荣誉授予时间 |
|
艺术理论 |
|
|
|
中外影视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 |
|
|
|
文学与文化I |
|
|
|
文学与文化II |
|
|
|
文学与文化III |
|
|
|
文学与文化IV |
|
|
|
中外文学批评专题研究 |
|
|
|
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|
|
|
科研项目
项目名称 |
立项日期 |
科研单位 |
项目级别 |
百年中国影视的文学改编文献整理与研究 |
2018-11-06 |
|
国家级 |
现代性语境下甘肃藏族题材汉语写作研究 |
2016-03-08 |
|
省级 |
文艺百粒种子工程 |
2017-04-01 |
|
省级 |
全省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1 |
2019-06-01 |
|
省级 |
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研究 |
2021-11-26 |
|
省级 |
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西北当代长篇小说乡村叙事研究 |
2023-12-17 |
|
省级 |
论文
论文名称 |
期刊 |
卷次号 |
发表时间 |
作者排序 |
大众文化对艺术表达的挑战与应战 |
中国文艺评论 |
2016 (10) |
2016-11-25 |
|
当前中国影视创作中的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分析 |
艺术百家 |
2016 ,32 (05) |
2016-05-15 |
|
建构当代中国电影思潮 |
当代电影 |
2019 (03) |
2019-03-05 |
|
全球化时代新美学的一次探索 |
中国文艺评论 |
2017 (03) |
2017-04-25 |
|
电影和文学的分与合 |
中国艺术报 |
|
2013-05-06 |
|
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——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女性论 |
西部文艺研究 |
2022 (02) |
2022-10-15 |
|
王家卫《花样年华》中的旗袍叙事和男性凝视 |
阴山学刊 |
2022 ,35 (01) |
2022-02-20 |
|
物哀之美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|
中州大学学报 |
2019 ,36 (02) |
2019-03-01 |
|
戏如人生的悲怆之歌——吴天明电影《变脸》《百鸟朝凤》细读 |
中州大学学报 |
2017 ,34 (05) |
2017-10-20 |
|
性别困境下的矛盾女性和存在哲思——李沧东电影《燃烧》论 |
中州大学学报 |
2024 ,41 (02) |
2024-04-20 |
|
后现代视域下伍迪·艾伦电影的叙事策略 |
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|
2020(04) |
2020-12-14 |
|
电视研究的新收获——评胡智锋新著《电视发展新论》 |
南方电视学刊 |
2017 (01) |
2017-02-28 |
|
挣扎、欲望与消费写作 |
文艺理论与批评 |
2018 (04) |
2018-07-10 |
|
为电视剧艺术插上批评的翅膀 |
艺术广角 |
2019 (02) |
2019-03-02 |
|
西部文学:西部,还是文学?——论西部文学及其走出西部的可能性 |
当代文坛 |
2017(03) |
2017-05-04 |
|
张爱玲散文论 |
南方文坛 |
2022(06) |
2022-11-05 |
|
看清这个世界,然后爱它——七堇年长篇小说论 |
阿来研究 |
2023 (02) |
2023-11-30 |
|
博雅有胆识——古远清港台文学理论批评论 |
文艺理论与批评 |
2024 (04) |
2024-07-24 |
|
修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——评长篇小说《带灯》 |
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|
2014(06) |
2014-08-01 |
|
解读作家的精神密码——读孙惠芬散文《他就在那儿》 |
当代作家评论 |
2020(04) |
2020-07-25 |
|
本雅明批评实践的当代启示 |
当代文坛 |
2018(03) |
2018-10-26 |
|
辉煌的蝶变与未完成的豹变 |
当代文坛 |
2020(01) |
2020-01-02 |
|
良知与诗意:路遥的现实主义美学追求 |
小说评论 |
2020(01) |
2020-01-20 |
|
李建军的文学批评 |
小说评论 |
2016(04) |
2016-07-20 |
|
批评激情、伦理关怀与现实主义的坚守 |
文艺理论与批评 |
2019(04) |
2019-07-24 |
|
《康巴》: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|
阿来研究 |
2020(01) |
2020-08-31 |
|
叙事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发展 |
长江文艺评论 |
2019(03) |
2019-05-02 |
|
坚持审美判断的批评——论刘川鄂的文学评论 |
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|
2016 (11) |
2016-11-15 |
|
王彬彬的文学评论 |
南方文坛 |
2020(02) |
2020-03-13 |
|
母亲上官鲁氏论——莫言《丰乳肥臀》研究 |
南方文坛 |
2016 (03) |
2016-05-15 |
|
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——裘山山短篇小说论 |
当代文坛 |
2016 (04) |
2016-07-01 |
|
前瞻性、现代感,与时代风云 |
中国艺术报 |
|
2019-03-27 |
|
苏青散文论 |
关东学刊 |
2020(05) |
2020-09-20 |
|
《绝秦书》论 |
当代作家评论 |
2014 (02) |
2014-04-01 |
|
应声虫与批评的独立精神 |
文学自由谈 |
2019 (04) |
2019-07-06 |
|
文学批评的伦理之光——李建军《并世双星:汤显祖与莎士比亚》论 |
名作欣赏 |
2017 (16) |
2017-06-01 |
|
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|
长江文艺评论 |
2017 (02) |
2017-04-18 |
|
散文的底气 |
文艺报 |
|
2018-05-28 |
|
莫言归来的败象 |
文学自由谈 |
2018(01) |
2018-02-15 |
|
激浊扬清,郁为不朽者矣 |
海峡文艺评论 |
2022(01) |
2022-03-03 |
|
通俗小说写法下的叙事与人性 |
百家评论 |
2019 (06) |
2019-12-26 |
|
西部文学的敞开与照亮 |
文艺报 |
|
2020-06-05 |
|
西部精神的张扬与反思——论叶舟长篇小说《敦煌本纪》 |
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|
2020 (01) |
2020-01-26 |
|
侠客 革命 女性——评马步升长篇小说《刀客遁》 |
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|
2021 (03) |
2021-05-19 |
|
人是站在废墟中的神 |
文学自由谈 |
2021(06) |
2021-11-27 |
|
沿波讨源,虽幽必显——读龚鹏程《文心雕龙讲记》 |
名作欣赏 |
2022(31) |
2022-11-10 |
|
读阎连科小说,“仿佛头被人摁进水里” |
文学自由谈 |
2020(06) |
2020-12-14 |
|
“并没有忘记天下”与“小摆设” |
长江文艺评论 |
2020(04) |
2020-08-18 |
|
理论的遮蔽和有限 |
文学自由谈 |
2022(02) |
2022-03-27 |
|
大家气象和贵族精神——鲁迅书信札记 |
书屋 |
2024(01) |
2024-01-06 |
|
走出我的“唯一鲁迅观” |
文学自由谈 |
2024(02) |
2024-03-27 |
|
看我庵中吃苦茶 |
长江文艺评论 |
2021(06) |
2021-12-18 |
|
用丰富的细节呈现逝去的人和事——《陶庵回想录》读后 |
名作欣赏 |
2023(04) |
2023-2-10 |
|
内心深处的黑暗与爱——虹影小说“女儿三部曲”论 |
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|
2023(02) |
2023-03-16 |
|
寻找西北腹地的精气神 |
西部文艺研究 |
2023(03) |
2023-06-15 |
|
高门巨族的精魂——凌叔华小说《古韵》论 |
长江文艺评论 |
2023(03) |
2023-06-18 |
|
桃花源的失落与寻找——叶炜长篇小说《踯躅》论 |
关东学刊 |
2023(06) |
2023-11-20 |
|
悬疑写作中的人性呈现——论杨少衡长篇小说《石化岛》 |
海峡文艺评论 |
2024(01) |
2024-03-15 |
|
著作
著作名称 |
出版社 |
出版日期 |
现代性的颤栗——在文学与电影之间 |
上海人民出版社 |
2018 |
世界电影导演十六家 |
上海人民出版社 |
2019 |
电影内外 |
上海人民出版社 |
2024 |
批评:真理的呈现 |
民族出版社 |
2021 |
批评的思想之光 |
作家出版社 |
2017 |
回到文学现场——关于当代文学的研究 |
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|
2016 |
文学世界的探险 |
敦煌文艺出版社 |
2016 |
作为审美判断的批评 |
甘肃文化出版社 |
2023 |
守候文学之门——当代文学批判 |
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|
2007 |
杨光祖集 |
甘肃人民出版社 |
2015 |
西部文学论稿 |
山西人民出版社 |
2004 |
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 |
敦煌文艺出版社 |
2016 |
梦里与黑暗同在 |
敦煌文艺出版社 |
2019 |
清风家训 |
读者出版社 |
2022 |
家训今绎 |
读者出版社 |
2023 |
荣誉及奖励
奖励名称 |
授奖单位 |
获奖日期 |
《修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——评长篇小说<带灯>》获甘肃省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
2016-08-30 |
著作《回到文学现场》获甘肃省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
2019-01-17 |
《西部文学:西部,还是文学?——论西部文学及其走出西部的可能性》获全国第二届“啄木鸟杯”年度优秀论文奖 |
|
2017-09 |
著作《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》获甘肃黄河文学奖 |
|
2018-12 |
著作《批评:真理的呈现》获第十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 |
|
2022-11 |
|